愛美技巧
The latest case
仙女愛美:《秋天應該用什么面膜那些面膜背后我們不知道的事兒》核心內容為:【導讀】相信姑娘們都聽說過一句話,那就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是正確的。姑娘們知道嗎?面膜其實不用天天敷,一周敷三次就可以了。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面膜到底有什么是我們不知道的呢...
【導讀】相信姑娘們都聽說過一句話,那就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是正確的。姑娘們知道嗎?面膜其實不用天天敷,一周敷三次就可以了。今天仙女愛美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面膜到底有什么是我們不知道的呢。一起來看看!
面膜不是精華液
兩個理由擊碎“膜”力無限
很多人把面膜當成魔力無限的煥膚法寶,其實不然,無論廣告打得怎么天花爛墜,都不應對面膜抱有超過精華液效果的期待。
1、成本決定內容
一些廉價的幾元錢一帖的面膜,除去營銷和包裝費用后,成本所剩無幾,想讓其所含的20ml左右的面膜液具有神奇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剖析一些廉價的面貼膜成分表,看似黏稠的精華背后更多的是隱藏著增稠劑或高分子膠體,真正起效的無非是一些多元醇類保濕劑(如甘油、丙二醇、丁二醇等),想要大有作為實在很難。另外,很多廉價面貼膜都會號稱天然蠶絲面膜,天然蠶絲的價格較高,用來制作面膜載體必然加大成本,護膚達人曾測試過某款號稱“天然蠶絲”的面膜,發現它的纖維材質不過是棉而已,并非蠶絲。有的廠家甚至聲稱“蠶絲面膜”本來就不是真的蠶絲,而是一種織布的類型,這讓人非常無語。所以,一分價錢一分貨,真是硬道理。
時間決定功效
2、時間決定功效
多數面膜敷貼的時間一般在15分鐘左右,敏感肌更要壓縮貼面膜的時間至10分鐘以內,隨后會被清洗掉。如此短暫的停留時間難以在抗老、美白等方面持續起效。當然,并不是說所有面膜都難以起效,補水、清潔、抗炎、舒緩類面膜還是可以很好地體現其自身的功能。
4種“膜”法給肌膚加餐
四種“膜”法給肌膚加餐
每一種面膜都有自己的特點和性格,越了解越能體會到它的好處。
1、面貼膜
該類面膜選購的第一要點是成分表,功效成分在成分表的位置應盡量靠前,比如煙酰胺、傳明酸、維生素C衍生物,添加若能達到3%左右那就是極好的。
2、水洗類面膜
除了注意成分表外,應該將目光集中在是否容易清洗上,盡量避免選用含有二氧化鈦成分的面膜,因為不良廠家往往用這點可憐的即時遮蓋性成分來代替真正能減少黑色素的有效成分博得眼球(這和乳、霜中添加二氧化鈦的性質完全不同)。
4種“膜”法給肌膚加餐
3、泥漿類、軟膜粉類面膜
這類面膜在干掉后不要揉搓面部,而應該用水潤濕面膜后,再用水或者潔面產品徹底清洗,或者在其半干狀態時就剝掉,以免干掉的面膜顆粒變粗揉搓時對皮膚產生不必要的磨損。
4、撕拉式面膜
可以帶來“雞蛋剝殼”般的瞬間煥膚效果,頗受大齡女性的青睞,但是,應高度注意控制使用次數:一般油性肌膚三周兩次,干性肌膚一月一次(甚至可以完全不必使用)較為合適。撕拉式面膜因配方不同,成膜力有所區別,有的成膜非常結實,撕拉過程中覺得過于疼痛,那就應當選擇成膜力弱一點、配方溫柔一點的產品。
面膜使用秘訣
五個秘訣用出好“膜”樣
面膜不是用的頻率越快、種類越繁雜越好。而是在恰當的時候,給到肌膚最想要的。假如說面膜和肌膚在談一場戀愛,那么兩方融洽和諧,方能情投意合,結出甜蜜的果實。
1、每周最多用3次
健康肌膚每周使用面膜的頻率不應超過3次(是指所有類型的面膜總數,不是某種單一類型的面膜),所謂欲速則不達,一定要給肌膚一個充分的休息時間,形成有序進補才是保養肌膚的王道。
原因:肌膚每天接受類似封包的面膜保養很容易導致肌膚屏障受損。每天做面膜只有極少數健康而具有強力再生能力的肌膚可以耐受,更多的現象是第一周肌膚顯著改善,之后越做越差。這是因為高頻率面膜護理使皮膚變得“過水合”,就好比一堵墻整天浸泡在水里,其自身結構早晚會受到破壞。
敏感肌少用面膜
2、敏感肌少用面膜
敏感肌頻繁使用面膜,只會讓皮膚越來越差,越來越敏感。
原因:面膜護膚的原理類似醫用封包療法,局部形成一個密閉的封包,使皮膚溫度、濕度升高促進有效成分吸收。但是對于敏感肌、損傷性肌膚來說,在這樣的環境里會因皮膚水合作用加強,導致耐受度降低,某些乳化劑、防腐劑、香精對肌膚的刺激會增強,細胞間質流失而使肌膚屏障進一步受損,修復無力,所以此類肌膚要減少做面膜的頻率和持續時間,每次敷10分鐘左右為宜,且要避免使用軟膜粉、撕拉式面膜等對角質層有清理作用的面膜。
3、面膜急救有順序
相信不少人認為面膜是密集保養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因此有人非常喜歡在肌膚狀態不佳的時候使用面膜急救。肌膚皮損狀況嚴重或者突然曬傷的時候,先不要急于使用保濕或其他功效的面膜,可用洋甘菊純露或者具有鎮定舒緩作用的精華短時濕敷,待皮膚自然修復一段時間后,再用具有修復功效的面膜。
原因:肌膚狀態不佳往往是已經受損,或者受到刺激、皮炎、過敏等狀況,此時肌膚的狀態非常不穩定,充血、腫脹,敏感度升高,極易進一步受到刺激,因此鎮定舒緩應當作為首要任務。需要強調的是,即便是急救修復的面膜,也不要連續使用5天以上。
面膜過夜很可怕
4、面膜過夜很可怕
除睡眠面膜之外,所有面膜都不要敷貼過夜,每次敷面時間也不要過長。對于涂抹類的面膜建議先涂抹臉頰部,然后再由下向上涂抹并且避開眼周、口周部位。若面膜中含有丙二醇或其他刺激性成分,涂抹時更要遠離眼部,以免出現流淚或刺激眼周的現象。
原因:敷面膜過夜,會導致面膜干掉后從肌膚中反向吸收水分,尤其是面膜貼或者泥漿類面膜。還要強調的是任何面膜包括具有清潔作用的面膜,都要先做好清潔工作后使用,另外一般面膜敷貼時間以不超過15分鐘為宜。
5、DIY泡紙膜要當心
很多人喜歡使用爽膚水泡壓縮紙膜,或者用其他食材來DIY面膜,事實上我個人認為,具有良好功效的食材面膜并不多。
原因:如果非常想玩一下DIY面膜,就一定要注意在使用前做過敏性測試,切忌使用強刺激性的東西來敷臉,比如:檸檬汁、高濃度維C、高濃度小蘇打、高濃度精油等。多數果蔬類原料,有效成分含量太低,倒是含有大量有機酸,容易刺激皮膚。但是干粉類的,如中草藥粉、茶葉粉、純露、精油類的DIY面膜可以根據自己的膚質選用。
挑選面膜竅門
六個竅門選對真“膜”范
面膜的形式多樣,宣稱的功能也很多:清潔、保濕、美白、抗老、修復、祛痘等等,再加上各種花樣繁多的宣傳,讓人難以琢磨。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面膜,才能用出好效果。
1、不用廉價面膜
上面提到過廉價面膜的危害,在這兒再次強調一下,不要買太便宜的面膜,因為三五塊錢一片的面貼膜除去各種費用后,真正用在產品上的成本恐怕只有幾毛錢。淘寶上某款面膜僅售1元/片,據說是最暢銷的面膜,但是該產品竟然連成分表都沒有,在湖南衛視的一檔節目中,我們當場測試后發現它明顯是添加了大量的熒光劑,根本沒有真正美白肌膚的效果。
2、看成分表避免坑爹貨
通常排在防腐劑,如卡波姆(聚丙烯酸交聯樹脂)、透明質酸鈉后面的成分添加量都低于1%,基本可以忽略不看,我們著重看這些標志性成分以前的有效成分。靠前的有效成分越多,面膜給你帶來的有效性就會越大。
不要被假白欺騙
3、不要被假白欺騙
二氧化鈦、熒光增白劑,可以讓皮膚短期內“變白”,而這個白絕對是“假”的。如在面膜中加入大量的二氧化鈦,這時的白是因為皮膚上殘留了二氧化鈦而導致的視覺假白而已。加入熒光劑的美白面膜,也許會讓臉保持兩天美白,但之后就會恢復原樣了。防止熒光劑騙人面膜的方法很簡單,只需備一個波長為365nm的紫外燈小手電就能識別,辨別方法是用紫外燈照射面膜,如有類似照射復印紙的強烈藍白色熒光,基本就可認定是故意添加了熒光劑。
4、奇妙感覺不代表效果
還有所謂的活氧泡泡面膜,號稱含有大量活氧能促進肌膚美白,涂在皮膚上后一分鐘左右就可以冒出非常細密的白色泡泡。分析其成分時發現原來不過是添加了一種發泡劑而已,在體溫加熱面膜時就會發出泡泡,而且其成分中竟然連一種功效性成分都沒有,就這樣的產品售價竟然高達200元,無非是利用了視覺上的欺騙,讓人覺得神奇、物有所值。
遠離刺激成分
5、遠離刺激成分
在選購面膜的時候盡量避免具有刺激性的成分,比如一些高濃度去角質的成分,畢竟長時間敷在臉上的東西,具有高濃度的去角質成分,很可能引起肌膚問題。還有一類刺激成分是防腐劑,通常面膜不需要有非常復雜的防腐成分。可是在分析某款面膜成分時卻發現,它總共只有非常簡單的十幾種成分,竟使用了多達6種防腐劑。眾所周知,化妝品都要加防腐劑,但量一定要適度,防腐劑越多刺激性越大,大約40%的化妝品接觸性皮炎都是由防腐劑引發,所以這種添加過多防腐劑的面膜還是不要用為好。
6、見效太快要小心
最可恨的是廠家在面膜中添加重金屬或者激素類成分,此類面膜快速奇效,能在短時間內祛斑美白、對抗炎癥,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斑點會出現嚴重的反撲,甚至還會引起重金屬中毒或者激素依賴性皮炎,無論哪一樣后果都是我們無法承受的。因此我們發現某款面膜見效特別快,效果奇好的時候一定要警惕,以免得不償失。
http://www.bo-cai.net/skill/8525.html